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117篇
科学研究   7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5篇
综合类   22篇
信息传播   3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7 毫秒
1.
Cross-Company Churn Prediction (CCCP) is a domain of research where one company (target) is lacking enough data and can use data from another company (source) to predict customer churn successfully. To support CCCP, the cross-company data is usually transformed to a set of similar normal distribution of target company data prior to building a CCCP model. However, it is still unclear which data transformation method is most effective in CCCP. Also, the impact of data transformation methods on CCCP model performance using different classifiers have not been comprehensively explored in the telecommunication sector. In this study, we devised a model for CCCP using data transformation methods (i.e., log, z-score, rank and box-cox) and presented not only an extensive comparison to validate the impact of these transformation methods in CCCP, but also evaluated the performance of underlying baseline classifiers (i.e., Naive Bayes (NB), K-Nearest Neighbour (KNN), Gradient Boosted Tree (GBT), Single Rule Induction (SRI) and Deep learner Neural net (DP)) for customer churn prediction in telecommunication sector using the above mentioned data transformation methods. We performed experiments on publicly available datasets related to the telecommunication sector.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most of the data transformation methods (e.g., log, rank, and box-cox)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CCCP significantly. However, the Z-Score data transformation method could not achieve better results as compared to the rest of the data transformation methods in this study. Moreover, it is also investigated that the CCCP model based on NB outperform on transformed data and DP, KNN and GBT performed on the average, while SRI classifier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results in term of the commonly used evaluation measures (i.e., probability of detection, probability of false alarm, area under the curve and g-mean).  相似文献   
2.
对我校 15名男子游泳选手的 11项体能素质指标 ,用模糊相关系数矩阵 ,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 ,最后计算出选手的综合成绩进行排序。本文研究所用的方法在选拔其它运动项目时 ,它是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北京市府办公厅工作人员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分析法和现场测试法,对其身体健康和身体成分进行研究,以便对他们提高健康和身体素质状况提出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4.
对粗糙集处理的基本步骤及算法进行详细的描述,应用粗糙集理论和区分矩阵来挖掘各因素规则的方法对一个高校教师绩效考评的例子进行分析和处理,挖掘出评价规则,得出了各主要考评因素的客观权重。  相似文献   
5.
仪器拥有单位对大型科学仪器的管理水平存在差异,采用固定权值评价指标考量共享服务绩效存在不合理性。通过对云南省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平台的绩效考核指标进行分析,根据仪器管理单位的内置属性将指标进行关联耦合,产生以仪器平均原值为考量基线,对外服务营运共享收益与对外服务单位数为考量的评价维度。基于共享服务记录数据特征,利用评价维度建立不同内置属性仪器管理单位的SSP评价模型。通过真实数据验证,SSP评价模型考量的结果与真实结果误差率为26.67%,基于数据特征的共享绩效评价模型具有一定的准确度。模型计算结果能客观反映仪器管理单位的共享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政府管理部门公平、公证地实施奖励性后补助工作提供评价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参加2008年5月全国青年男排队集训的我国8支重点青年男排队96名运动员年龄、身高、体重及克托莱指数特征进行分析,为我国男排后备队伍选材及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长跑     
技术概述耐力项目运动员技术的成功标志,首先是不同的赛段根据速度要求来调整步长与步频的合适比例。与短跑相比,在中、长距离跑时,身体更加竖立,躯干略前倾,头位于躯干的正上方。  相似文献   
8.
把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体格营养指数作为一个连续型的随机变量进行正态性检验,研究表明:6个体格营养指数都服从正态分布,根据正态分布理论制定出综合测量少数民族大学生体格营养状的度量标准。  相似文献   
9.
不同形式肌肉收缩时肌电参数变化特征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探讨动力性与静力性肌肉收缩时EMG各参数的变化特征及疲劳时各指标的差异,比较不同项目运动员肌肉收缩特征对EMG参数的影响及与该项目的关系。研究方法:27名受试者分为两组,第一组为赛艇运动员(组一),第二组为田径爆发性力量项目(跳跃、短跑)专选运动员(组二)。受试者以2/3Mvc做静力性持续等长收缩,动力性持续肌肉收缩则采用本人的MVC,同时记录EMG信号,分析IEMG、E/T值和MF。研究结果:持续静力性肌肉收缩时,随疲劳的发展赛艇运动员与田径运动员IEMG、E/T值均显著升高。但赛艇运动员从运动开始至80%时段一直保持平稳,此后迅速上升。静力性收缩时两组运动员随疲劳发展MF从高频向低频转移,但田径运动员频率下降速率要快于赛艇运动员。结论:赛艇运动训练促使大脑皮层动员运动单位工作更具有时间耐久性。快速、爆发式运动使疲劳时大脑皮层兴奋性下降更快,肌肉更易于疲劳。  相似文献   
10.
高科技企业人才流失预警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风险信息采集—风险预警指标库构建—风险评估—预警警报发布为逻辑思路阐述高科技企业人才流失风险预警模式。根据对人才流失风险的识别,从个体、组织、环境3个方面构建高科技企业人才流失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风险指标进行评估。最后,根据BP神经网络原理确定高科技企业人才流失风险预警模型,设计预警模型的构建步骤,进一步对风险等级及临界值进行设计和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